“网上信访太方便了,当天反映问题,跟着信访局和责任单位的工作人员就来了。”12月20日,家住崆峒区某家属楼的高建军回忆起不久前的一次上访经历,满意地对记者说。
今年6月,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崆峒区某家属楼,随着老旧小区改造面貌焕然一新,但同时遗留下的一些诸如化粪池未疏通、陈旧管道未更换等问题,让业主多少有点遗憾,大家伙商量决定向有关部门“反映反映试试看”。可是去哪儿?心里没数,还是老高的女儿看到过“平凉信访”微信公众号,便在上面的“网上投诉”栏目留了言。没想到,第二天崆峒区信访局和项目建设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就来了,当场梳理出8项改造内容,并很快组织工人开工建设。9月份,所有改造项目全部建设完毕。看着住了20多年的家属楼变了样,老高来了劲儿,把自家房子也重新装修了一番。
居住环境得以彻底改善,老高打心眼儿里为信访部门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畅通网上信访渠道的做法拍手叫好。
上访不再东奔西走,网上信访为民解忧。2015年,我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,改变传统信访工作方式,建成并运行了纵向联通国家、省、市、县、乡五级,横向覆盖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部门的互联互通的信访网络,搭建起了集投诉、办理、查询、跟踪、监督、评价于一体的网上信访综合运用工作平台,大力推广应用网上信访。
“网上信访更便捷,更快速,更阳光。过去,群众上访主要靠写信、走访,不管哪种方式,均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而网上信访不用信访人跑腿花钱,在家动动鼠标点点手机,就能举报、投诉、反映诉求,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。同时,还能全程跟踪查看、监督评价信访事项办理情况。”市信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今年以来,聚焦信访工作提质增效,市信访局以打造更高水平的网上信访为目标,着力在宣传引导、问题解决上下功夫。通过落实简单信访事项马上办、一般信访事项快速办、重大信访事项协调办机制和“四衔接一会办两评价”网访办理机制,大力推行“最多访一次”,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,尽力做到让群众对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双满意。同时,建立健全网上信访督查机制,加大跟踪督办力度,努力缩短办理时限,树立了网上信访好用管用导向,不断提升网上信访工作的公信力。
“我家房子住了30年了,由于年久失修,墙面裂了缝子,漏雨非常严重。6月份去镇上反映情况,镇上工作人员引导我们在网上投诉,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复,并给我们特事特办,批准原址原面积翻建,这要放在过去,不知道要得走多少程序,花多长时间。”柳湖镇十里铺村村民马东亮感慨地说,网上信访,一样信得过!
畅通网上信访渠道,群众的知晓度是关键,市信访局在平凉门户网站设立网上信访大厅,在“平凉发布”“平凉信访”等微信公众号开辟网上信访专区,在接访大厅摆放网上信访二维码展架、设置网上信访自助服务区,在矛盾多发的村社推行市、县两级网上信访二维码,多措并举,多点发力,积极引导群众通过不见面方式反映诉求,我市网上信访占比有了大幅提升,信访部门群众满意率达到99.42%,重复信访占比下降到3.81%。
“移动互联网时代,让足不出户、随时随地上访变成了现实。”市信访局副局长王永红表示,下一步全市信访部门将继续围绕网上信访工作提质增效,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,不断优化工作措施,切实提高服务水平,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路,让网上信访成为我市群众信访的‘主渠道’‘直通车’。